世界卫星地图网
首 页
亚洲地图
欧洲地图
非洲地图
北美洲地图
南美洲地图
大洋洲地图
中国城市
火星地图
月球地图
主页
> 非洲地图
卫星地图
非洲国家
马里
苏丹
摩洛哥
索马里
安哥拉
西撒哈拉
莫桑比克
埃及
中非
突尼斯
喀麦隆
布隆迪
塞内加尔
坦桑尼亚
斯威士兰
阿尔及利亚
加纳
刚果
冈比亚
吉布提
赞比亚
塞拉利昂
毛里求斯
毛里塔尼亚
多哥
加蓬
几内亚
肯尼亚
马拉维
利比里亚
纳米比亚
布基纳法索
贝宁
尼日利亚
津巴布韦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马达加斯加
塞舌尔
刚果民主共和国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埃塞俄比亚
南非
佛得角
乌干达
科摩罗
科特迪瓦
博茨瓦纳
几内亚比绍
乍得
利比亚
尼日尔
卢旺达
莱索托
主要城市
阿尔及尔
巴马科
科纳克里
拉各斯
雅温得
尼亚美
恩贾梅纳
班吉
开罗
的黎波里
突尼斯城市
拉巴特
喀土穆
亚的斯亚贝巴
摩加迪沙
内罗毕
坎帕拉
达累斯萨拉姆
金沙萨
布拉柴维尔
哈拉雷
温得和克
比勒陀利亚
约翰内斯堡
利伯维尔
卢萨卡
罗安达
哈博罗内
非洲介绍
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 1 度2 4 分,北纬1 0 度2 7 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 0 度0 2 分,南纬1 4 度5 1 分),西至佛得角(西经1 7 度3 3 分、北纬3 4 度4 5 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 度5 0 分、北纬3 7 度2 1 分)。面积3 0 2 0 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 0.2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居民10亿(2009年),约占世界总人口15%。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26%,预计2050年将达20亿人。人口分布以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几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高原和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南非的东南部比较密集,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还不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居民主要分属于黑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非洲的语言属下列基本语系:苏丹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32%,肤色黝黑,分布在撒哈拉以南,赤道以北,埃塞俄比亚以西至大西洋沿岸的地带。班图语系,属此语系的居民占全洲人口30%,肤色浅黑,分布在赤道以南地区。闪米特-含来特语系,属此语系的阿拉伯人占全洲人口21%,占世界阿拉伯人总数的66%,主要分布在北非各国。此外还有少数黄种人,如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欧洲白种人仅占全洲人口的2%,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地区。非洲居民多信天主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原始宗教。
非洲沿海岛屿不多,大多面积很小,岛屿的面积只占全洲面积的2 %。大陆北宽南窄,像一个不等边的三角形,海岸平直,少海湾和半岛。全境为一高原型大陆,平均海拔7 5 0 米。大致以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东南半部多海拔1 0 0 0 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 0 0 米以下,称低非洲。非洲较高大的山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脉,东部有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 8 9 5 米,为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的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南起希雷河口,北至西亚的死海北部, 长约6 4 0 0 千米。裂谷中有不少狭长的湖泊,水深岸陡,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的阿萨勒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 5 3 米,是非洲大陆的最低点,非洲的大河流受到地质构造和其它自然因素的影响,水系较复杂,多急流、瀑布,按长度依次为尼罗河(全长6 6 7 1 千米,世界最长河)、刚果河(扎伊尔称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乌班吉河、开赛河、奥兰治河等。湖泊多分布在东非裂谷带。按面积大小依次为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乍得湖等。
非洲的气候极大地受其横跨赤道两侧的位置影响。南北热带区的气温全年多半时间都很高,但是山地的高度和沿岸带的海洋潮流影响都可使高温有所缓解,例如,凉爽的本吉拉洋流(西南)和温暖的莫桑比克洋流(东南)。全洲分为8个气候区。它们是︰热沙漠区、半干旱区、热带乾湿季区、赤道区(热带潮湿区)、地中海区、副热带湿润海洋区、暖温带高原区和山区。热沙漠区有常受干燥的热带大陆气团影响的撒哈拉沙漠和喀拉哈里沙漠;还有北肯亚-索马利沙漠,其干燥主要是由于全年都有稳定性质的海洋气团通过这里。这种海洋气团的稳定作用是由于它们经过近岸的阴凉水域所形成的。沙漠气候除了干燥外还以月平均气温高为特色,但是日气温幅度要比全年月平均气温的上下幅度更大。半干旱气候区是沙漠区的边缘地带,包括尚比西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它们与真正沙漠区的差别是,在其季节性变动过程中,它们正好处在热带辐合区,因此能接受较多的降雨量。气温与沙漠区雷同。热带乾湿季区常常被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该区占有本洲总面积略少于一半的土地,从半干旱区向赤道延伸。本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其季节性的降雨。在大太阳时期,海上气团产生可长达6个月的降雨──雨季的长短要看是否离赤道近。其他的月份则均干旱。在少数地方,例如在茅利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海滨──太阳不大时也少量降雨。同沙漠和半干旱气候区一样,月平均气温也不如日气温变化大。西非的太阳暗淡时期与哈麦丹风季相一致。哈麦丹风是一种暖和、干燥、常带大量沙尘从撒哈拉南部刮出的东北风或东风。赤道或热带潮湿型气候区的气候是非洲最潮湿的类型。有两个高峰降雨期与热带辐合区的两次过境相吻合。由于赤道气候型的地区经常被温暖的海洋气团所覆盖,它们每月、每日气温的变化不如在热带潮湿干燥地区的变化那样明显。
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国,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估计占世界总储量1 2 %左右。铜主要分布在赞比亚与扎伊尔的沙巴区。非洲南部的黄金和金刚石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和扎伊尔,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纳来比亚等地。此外还有锰、锑、铬、钒、铀、铂、鲤、铁、锡、石棉等。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2 1 %。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其中埃及、苏丹和利比亚有时称为东北非。其余国家和地区称为西北非。北非的面积8 2 0 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 2 0 0 0 万,阿拉伯人占7 0 %左右。西北部为阿特拉斯山地,东南部为苏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狭窄的平原,其余地区大多为撒哈拉沙漠。本区不少农矿产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总产量5 %,磷酸盐占2 2 %,棉花约占5 %,阿拉伯树胶占8 0 %以上,其它还有栓皮、油橄榄、柑橘、葡萄、椰枣、无花果等。
东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塞舌尔。有时也把苏丹作为东非的一部分。东非面积约3 7 0 万平方千米,人口1 3 0 0 0 万,主要是班图语系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阿姆哈拉族,盖拉族和索马里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是东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狭窄的原,东非大裂谷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区所产咖啡约占世界总产量1 4 %,剑麻约占2 5 %以上,丁香供应量占世界丁香供应量的8 0 %以上。茶叶、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包括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尼日利亚和加那利群岛。面积约6 5 6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1 5 0 0 0 多万,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8 5 %,其余多为阿拉伯人。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为上几内亚高原,沿海有狭窄的平原。本区所产金刚石约占世界总产量1 2 %,铝土矿约占非洲总产量9 0 %以上,可可和棕榈仁均占世界总产量5 0 %以上,棕榈油约占3 8 %,花生约占1 1 %,咖啡、天然橡胶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栗、扎伊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时也把赞比亚、津巴布韦和马拉维作为中非的一部分。面积5 3 6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 6 0 0 多万,其中班图系黑人约占8 0 %,分布在南部。其余为苏丹语系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区北部属撒哈拉沙漠,中部属苏丹草原,南部属刚果盆地,西南部属下几内亚高原。刚果盆地面积约3 3 7 万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处海拔仅2 0 0 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达海拔1 0 0 0 米以上。所产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3 0 %左右,锰矿石占1 2 %,铜、钴、铀、锡、镭、铌、钽等矿物产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榈油、棕榈仁、天然橡胶、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通常包括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汪岛、圣赫勒拿岛和阿森松岛等。面积6 6 1 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为一亿,其中班图语系黑人占8 5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的马达加斯加人占9 %,欧洲白种人占5 %以上:南非高原为本区地形的主体,高原中部地势低洼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为高原和山地,本区所产金约占世界总产量71.83%,金刚石、铬矿石约占28.17 %,铜、钒、锂、铍、铍、钴,石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非洲经济是由在非洲的贸易、工业和人力资源组成的。非洲的人口约有十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2009年资料)。非洲是全球最贫穷的大洲,全非洲一年的贸易总额只占全世界百分之一。根据联合国在2009年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24个国家中,其中有22个都是非洲国家(第159位至第182位)。非洲贫穷的原因有部分是因为其动荡的历史有关。非洲非殖民化的不稳定加剧了冷战冲突。自20世纪中期,冷战、贪污和专制统治也令非洲的经济更加不景气。非洲经济展望报告特别提到:自2001年以来,非洲与中国的贸易增加了10倍,于2008年更达到了1000亿美元。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迅速增长,而拉丁美洲也经历了温和增长,使数以百万计的人得以脱贫。相比之下,非洲的许多地区在外贸、投资、人均收入和其他的经济增长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贫穷对非洲有很大的影响,包括较低的预期寿命、暴力和不稳定,这些问题反过来又持续影响了非洲大陆的发展。然而,近期的数据显示部分非洲大陆正在经历快速的增长。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已追得上全球经济增长的比率。在经济发展最快的非洲国家甚至出现了大大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况。在2007年,增长速度最高的国家包括毛里塔尼亚19.8%、安哥拉17.6%、苏丹9.6%、莫桑比克7.9%和马拉维7.8%。
关于本站 | 用户帮助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8 Baidushanxi.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